首页 > 济源历史 > 正文

济源书画文化篇(九):玉川翰墨气韵长
2019-06-21 21:09:27   来源:   本站编辑:lipeng 评论:0 点击:

济源山水好,王屋天下名。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文化积淀、秀美的山川风物,为书画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温床。这块土壤不仅孕育了一大批书画名家,同时也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徜徉济源山水,图写玉川风物,留下了许多书画艺术瑰宝。漫步济源,宫观庙宇、文物古迹随处可见
  济源山水好,王屋天下名。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文化积淀、秀美的山川风物,为书画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温床。这块土壤不仅孕育了一大批书画名家,同时也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徜徉济源山水,图写玉川风物,留下了许多书画艺术瑰宝。漫步济源,宫观庙宇、文物古迹随处可见,碑碣题铭、翰墨书画,俯拾皆是。
 
 
 

  钟繇墓葬(东汉)

  在济源市轵城镇中王村,有汉末书法名家钟繇墓遗址。后人称此地为钟王村,又称钟公垒、钟翁镇,后讹为中王村。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举孝廉为郎,魏明帝时任太傅,人称钟太傅。他开创了由隶入楷的书法新貌,后人称为“楷书之祖”,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代表作有《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唐张怀瓘《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据传钟繇曾屯兵于济源,见此地山水形胜,嘱随从以此地为茔。钟繇墓古状态无考,现存墓冢高约9米,周长160米,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圆形平顶,夯土坚实,灌木丛生。钟繇墓左右分别为其长子车骑将军钟毓墓、次子司徒钟会墓、三子列侯钟劭墓,其中两墓已夷为平地。1936年有“车骑将军印”出土。

  元苌墓志(北魏)

  《元苌墓志》全称为《魏故侍中镇北大将军定州刺史松滋成公元君墓志铭》,刻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志石高、宽各79厘米,楷书,计26行,满行26字,共664字,青石质,有界格。书刻皆精,刀法细腻,刀口清晰,保存完好。风格遒丽华滋,端庄丰腴;用笔方圆兼备,线形明朗,起收有度,转折兼用;结体茂密严谨,因字成形,重心沉稳;形端神奕,落落大方,颇具庙堂之气。其书风与同一时期的“邙山体”风格相一致,显示出尚雅重法的总体趋势,与平城时期的北魏楷书相比,由质变文,由朴变精,由拙变巧,由俗变雅,走向了高度成熟,代表了当时主流书风的审美取向。志主元苌,太祖平文皇帝(郁律)六世孙,高凉王孤之玄孙, “历奉五帝,内任腹心,外藩维捍”,南征北战,功勋卓著。2002年春在济源市出土,后被河南省博物院收藏。

  老君石像碑(唐代)

  《太上老君石像碑》,立于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李审几撰文,沮渠智烈书丹,碑文30行,行56字,现存于奉仙观。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四日,唐高宗李治逝世。此碑乃当时祖籍陇西、客居济源一带的唐朝李氏宗姓李儒意等二百五十人感念皇恩,为追述唐高宗功德而立的碑,阴刻老子及二真人像。这次立碑活动,同时也是李唐宗姓一次重要集会,反映了当时武则天与李唐宗姓之间的尖锐矛盾。碑文用六朝骈体文写就,大量引用典故,文藻绮丽。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语石》中称赞此碑“文章宏瞻,书法遒美,为唐代道教碑碣之冠”。 杨守敬《评碑记》云:“初唐人多锋芒峭厉之作,此渐趋圆美,虽气骨不敌,而古穆可爱。”

  柳公权温佶墓道碑(唐代)

  《温府君神道碑》,现存于济源市坡头镇左山村。碑通高4.73米,宽1.26米,厚0.38米。刊刻于唐大和七年(833年),六螭碑首,巨形龟趺碑座。篆额“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府君神道碑”。 此碑乃唐代名臣温造为纪念其父温佶功德而立。该碑下半部分因风化已漫患不清,撰文与书丹人姓名皆不可识读。据残存官职称谓并查对史料,推定此碑乃唐代名相牛僧儒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

  文征明《玉川图》(明代)

  玉川是济源的代称。文征明《玉川图》为立轴,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3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以远山横亘、平滩杂树作远景;中景则画悬崖巨峰,江帆碧水;近景布置繁密,山石树木间屋舍俨然,板桥溪水,静中有动。全画布局精巧,用笔细谨,有工秀清苍之美。

  济渎庙还留存有一块文征明七律诗碑,刊刻其自撰七律一首。用笔龙飞凤舞,遒劲有力,浑然天成,是文征明书法成熟时期的典型风格。

  刘松年《卢仝烹茶图》(宋代)

  古代画家多喜以卢仝烹茶题材入画,著名的有宋代刘松年的《卢仝烹茶图》、元代钱选的《卢仝烹茶图》、明代丁云鹏的《玉川子煮茶图》、清代唐寅的《卢仝煎茶图》等。其中以刘松年为最早。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画学李唐,画风笔精墨妙,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巨然,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刘松年《卢仝烹茶图》,清代陆廷灿《续茶经·茶之图》列入。为现存传世年代最远的卢仝煮茶绘画作品,绢本,着色,故宫博物院收藏。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卢仝烹茶情景。画面上山石瘦削,松槐交错,幽篁摇曳,环抱茅屋,屋内卢仝拥书而坐,赤脚女婢执扇烹茶,长须男仆肩壶汲泉。

  盘谷李愿入画卷(明代)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为历代文人所钟爱,也被书画家多次图写,传世可见者有赵孟頫、鲜于枢、文伯仁、王宠、八大山人等。董其昌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书画合璧图》是其中难得的佳作。

  董其昌(1555—1636),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此卷为绢本,前绘有一图,后为韩愈文《送李愿归盘谷序》,卷末记曰:“每至暮春稧日写《兰亭叙》一通,今日舟次泖上,捡箧中得乌丝唐牋,但可作行楷,遂书此序。自正月至今,两都士大夫未得黜幽之期,群飞刾天,黑风□荡,人人自危。安知有黜陟不闻之乐乎?此时书《盘谷序》,较胜《兰亭》多矣。”

  明代画家文伯仁的《李愿归盘谷图》也颇有可观处。文伯仁是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的侄子。《李愿归盘谷图》作于1570年,是文伯仁晚年的作品。文伯仁以高洁的李愿比喻回乡隐居的友人季重,并以理想的隐居地盘谷比喻其居所。他将文征明结构繁复的图式,向更精致严密的方向发展,以工细的用笔、浅淡的敷色、别出心裁的构图,表现郁茂清幽的山林胜景,散发出文派作品特有的雅淡气质。

  金农玉川寄深情(清代)

  金农是清代扬州画派的领袖,诗、书、画俱佳,有“三绝”之称。曾游历济源,留下了与济源有关的诗、书、画作品。他的《游天坛值雪》这样写道:“璇房琼室路幽微,晨降云軿万玉妃。记取年年石幢侧,仙人剪水作花飞。”

  金农《玉川子烹茶图》册页,故宫博物院藏,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纵14.3厘米,横3l厘米。款书“玉川先生煎茶图,宋人摹本也。昔耶居士。”画卢仝蕉林中执扇对鼎煮茶,一婢赤脚,就旁近泉中汲水。

  金农《玉川子嗜茶帖》曰:“玉川子嗜茶,见其所赋茶歌,刘松年画此,所谓破屋数间,一婢赤脚举扇向火。竹炉之汤未熟,长须之奴复负大瓢出汲。玉川子方倚案而坐,侧耳松风,以俟七碗之入口,可谓妙于画者矣。茶未易烹也,予常见《茶经》、《水品》,又尝受其法于高人,始知人之烹茶率皆漫浪,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见也。呜呼,安得如玉川子者与之谈斯事哉!”。

  相关阅读:

  济源书画文化篇(一):北派之祖说荆浩

  济源书画文化篇(二):名相亦是书法家

  济源书画文化篇(三):乾隆御笔考盘谷

  济源书画文化篇(四):李白王屋留翰墨

  济源书画文化篇(五):神笔王铎近邻缘

  济源书画文化篇(六):《投龙简记》识松雪

  济源书画文化篇(七):《朝元仙仗》论宗元

  济源书画文化篇(八):《石门》烨烨耀青史

  济源书画文化篇(九):玉川翰墨气韵长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济源 济源市 济源历史

上一篇:济源书画文化篇(八):《石门》烨烨耀青史
下一篇:王屋山中的“风水中华龙”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