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源招聘 > 正文

济源农家姑娘试水电商助脱贫
2019-05-28 19:51:16   来源:   本站编辑:lipeng 评论:0 点击:

2013年,她毅然返乡创业,将在外的见识转化为返乡的创业优势。创业伊始,她开了一家壁纸店。但经营过程中,她发现做壁纸生意无法拓展自己的事业,于是将目光锁定在农村。
  “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出山乡,让身边的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坡头镇连地村村民冯艳青的梦想是带动身边人共奔富裕路。

  三年时间,她用乐观的心态和创新的意识,寻找到一条通向自己梦想的路。

  返乡创业 农家姑娘做电商

  冯艳青2008年大学毕业后,在外打拼了五年。大城市的机遇确实多,但家乡像是一根风筝的线,始终牵系着她归家的心。

  2013年,她毅然返乡创业,将在外的见识转化为返乡的创业优势。创业伊始,她开了一家壁纸店。但经营过程中,她发现做壁纸生意无法拓展自己的事业,于是将目光锁定在农村。

  冯艳青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深知家乡种的核桃、花生等品质虽好,但销售渠道不畅,价格也不稳定,收入没有保障。于是,她萌生了通过电商销售家乡农产品的念头。2016年6月,她着手成立了小浪底悯农商贸有限公司,开设小浪底吃货淘宝店。

  创业最开始,总是步步艰辛。

  起初,冯艳青对电商并不熟悉,根本不了解电商的运营方法。于是,她买了大量相关书籍钻研,参加各种电商学习培训,在网上试着经营核桃、槐花、蜂蜜等特产。

  尽管很努力,但她还是遇到了难题——没有顾客。网店竞争非常激烈,在淘宝上搜索“核桃”二字,跳出来的产品成千上万。

  如何从众多的产品中突围?冯艳青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用质量来赢得顾客。网店所售产品坚持人工挑选、微利经营、无理由退(换)货,很快就形成了良好形象和口碑,小浪底吃货淘宝店多次荣获“金牌卖家”称号。

  2017年双“十一”、双“十二”两天,淘宝店铺核桃单品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冯艳青也“一举成名”被称为“核桃姐”。

  情系老乡 电商扶贫显身手

  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她将家乡的农产品带到全国各地。然而,她的梦想远不止做大自己的事业,而是扶贫帮困、回馈社会、奉献爱心。

  2018年,冯艳青积极加盟坡头镇栗树沟村电商扶贫大卖场,牵头负责坡头镇及周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电商带贫、农产品上行、农产品品牌建设及贫困户电商扶贫订单管理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有了更好的平台,她的干劲更大了。她先后与11个村级经济组织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由电商平台提供产品订单,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通过原产地网上直销模式,拓宽核桃等农产品销售渠道;发挥销售端倒逼作用,对农产品进行电商化统一加工包装和二次提升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先后组织10个村包装20余类90余种农产品进驻卖场,形成了产业链条。

  “跟农户签合同时,我们优先选择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把他们的产品收购到小浪底吃货淘宝店。”冯艳青说。

  冯艳青通过订单收购、以销定产等方式,引导1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小麦、花椒、绿豆、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近600亩;还主动与86户群众(其中贫困户30户)签订了核桃收购协议,让群众的收入更有保障。坡头镇留庄村李春先家的20多亩核桃,现在全通过冯艳青的淘宝店销售。和过去卖给农产品收购商相比,售价更高、更稳定。

  身边现有产品提升品质变成“网络爆品”,激发了群众“触网”的经营热情。冯艳青又带领10余家电商、微商企业,组建电商孵化团队;结合自己的销售实践,撰写适合农村开展电商的培训教材,同时举办坡头镇首届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班,采取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等形式,培训电商从业人员8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0余人。目前,坡头镇有12人在她的带动下开始从事电商经营。

  “利用‘互联网+种植基地+深加工基地+实体店’的运营模式及‘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将家乡的核桃、杂粮、果蔬等农产品,销往互联网所及的每一个角落,尽最大可能帮助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致富增收。” 冯艳青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济源 济源市 电商

上一篇:济源招聘30人,高中以上学历均可报名
下一篇:共青团济源市委公开遴选工作人员公告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