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沦陷后的济源市:共产党领导的济源地方抗日武装和抗日斗争
2019-06-01 20:48:29 来源: 本站编辑:lipeng 评论:0 点击:
共产党领导的济源地方抗日武装和抗日斗争
1.杜八联抗日自卫团
1937年8月,根据豫西工委的指示,从北平返回家乡的共产党员杨伯笙组建了中共济源县工委,后改为济源县委,杨伯笙任书记,史向生任组织部长,于思礼任宣传部长。11月,杨伯笙、史向生二人以泰山庙十六完小为中心,建立了中共济源县委领导下的第一支群众抗日武装一一杜八联抗日自卫团,杨伯笙任团长,史向生任副团长。1938年5月,杨伯笙率自卫团员120人,赴邵原参加晋豫边抗日游击队。1941年,杜八联抗日自卫团重新组建,杨材藻任团长,团员很快发展到300余人。1942年,日军占领杜八联后,杜八联根据地委指示,改用伪军番号,改由马明山任团长,杜振华任参谋,简称"马团"。1943年初,经边区司令部批准,杜振华、杨廷佐率200余名自卫团员上山,被改编为晋豫联防区独立营,杨廷佐任营长,杜振华任教导员。1944年8月,自卫团配合太岳部队一举全歼驻守当地的日军。根据上级指示,马明山率全部自卫团员300余人,上山收编为太岳四分区独立第二支队,马明山任支队长。杜八联抗日自卫团先后单独或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作战上百次,被太岳区誉为"攻不破的河防堡垒"。
2.晋豫边抗口游击队
1938年4月,晋豫特委书记聂真与晋豫边游击队司令唐天际从阳城到邵原,开辟王屋抗日根据地。4月28日,"晋豫边抗日游击队"在邵原黄楝树村成立,唐天际任司令员。参加了西阳河之战、晋南会战等,至1939年底,部队发展到2000余人,成为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主力部队。1939年12月编入八路军129师新编1旅。
3.大河里抗日自卫总团
1938年3月,大河里党支部在五龙口沁河以北的大河里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在尚庄成立了"大河里抗日自卫总团",由拥护中共抗日主张的李定祥任总团长,下设四个联队。1941年10月22日,大河里自卫团坚守尚庄大寨,抗击日军进攻,在周围各村支援下,内外夹击,打死日军27人、伪军50余人。这支群众抗日武装,在共产党领导下,一直坚持斗争到抗争胜利,其中不少人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优秀指导员。
4.砚仙联抗日游击大队
1938年春,王宗海等成立了砚仙联(大峪镇)抗日自卫团,组织7个保100多个自然村自卫。砚仙联自卫团曾夜烧日军碉堡,攻下虎岭炮台,炸毁日本运输汽车。1940年6月,正式编为砚仙联抗日游击大队;1944年8月,砚仙联抗日游击大队胜利完成配合八路军主力开展的第一次豫北战役任务后,王宗海率部246人正式编入太岳军区独立第二支队。
5.张连山游击队与沁河支队
1941年夏,中共济源地委在山西阳城县南山建起了一支敌后抗日武装"张连山游击队",这支队伍经过几次扩编,人员发展到七八十人,张连山任队长,焦祖涵任党支部书记。1942年春与太岳部队会师,被改编为沁河支队,贺思铭任支队长,下设3个大队。1943年,沁河支队被编为太岳四分区基干一团。
6.王屋县济源县独立营
1941年6月,济源县以七区刘任道的第十联队为基础,组建了抗日游击大队。1943年2月,王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该大队编为王屋县独立营,约250余人。济源县独立营的前身是1943年1月组建的济北游击大队,1943年4月编为济源县独立营。1945年12月,太岳军区将王屋县、济源县独立营合编为太岳军区四分区独立二团。1949年3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0军180师540团。
下冶的石板河、克井的大社村、王屋的阳台宫等也先后成立了抗日自卫团,开展游击战,打击日伪汉奸。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评论排行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