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源历史 > 正文

有关济源的古诗词全纪录(四):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济源市”
2019-06-13 21:56:35   来源:   本站编辑:lipeng 评论:0 点击:

《王母仙灯》:作者前两句写这一景色,后两句引申。夜色沉沉的王屋山中,忽然有一队灯光像从天上来的一样,在沉沉夜色中明灭闪现。这应是王母娘娘去天上迎接玉皇大帝,叫玉女们手捧仙灯前往的壮丽景色。
  明清时期呤咏济源的诗词选介

  1.吴国伦称颂聂政郭解

  吴国伦(1524~1593)字明卿,号川楼子,武昌府兴国州尊贤坊(今属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人。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七人并称"后七子"。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因得罪严嵩被贬,后严嵩事败,吴国伦重新被朝廷起用,历任建宁同知、高州知府、河南左参政等,后罢归。归里之后,诗名很高。当时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都以与吴国伦交往为荣,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就与他关系甚好,特别是著名医学家、《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与吴国伦过从甚密。任高州知府期间,组织军民大败倭寇,并建亭立碑,昭示后人,亭名"五里亭"。

  轵城①

  明·吴国伦

  生不必封公侯,死不必蹈东海。一诺千金,山河可改。

  报恩报仇出门无悔,男儿赤心何皑皑②。

  君不见,轵里萧然百室村③,前有聂政后郭解④。

  (选自济源县志)

  【注释】

  ①轵城:位于济源市南。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的聂政的故里,足西汉轵侯的封地。

  ②爽皑皑:形容心灵洁白纯净。

  ③轵里:轵城里。明代的区划。 萧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④ 郭解:也是出自轵城的历史名人。他是曲汉的侠客,后被汉武帝处死。

  【赏析】

  这是一首叙述轵县旧事的杂诗。作者从发生在轵县的两位历史传奇人物聂政和郭解说起,认为英雄不论出身,英雄的业绩也不必惊天动地,只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就能创造历史,只要有一腔热血,心底无私,就能青史留名。没有看到吗,在轵城里这个地方,就出现过聂政和郭解两位英雄人物。全诗语言雄浑,慷慨高歌,意境开阔,寓意隽永。

  2.尹安赞颂济渎庙将军柏

  将军柏①

  明·尹安

  老树何年萌拓黄②,至今犹带紫泥香③。

  材高岂但依廊庙,岁久还需作栋梁。

  满地风霜空凛凛,凌云节操愈苍苍。

  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

  (选自《济源县志》)

  【注释】

  ① 将军柏:济渎庙中的汉柏,传说唐将尉迟恭在此挂过鞭。

  ② 拓黄:嫩芽。

  ③ 紫泥:古人以泥封信,泥上盖印。皇帝用紫泥。

  【赏析】

  这是一首赞颂济渎庙将军柏的七律诗。这株将军柏是名木古树,是济渎庙的重要景观之一。首联写这株古树至今仍带着历史的芬芳,但它现在苍老了,何年才能萌发出新的嫩芽?颔联写其生长在济渎庙里,得水土之利,才能成长为栋梁之材。颈联赞颂其饱经历史风霜,威风凛凛,直耸云霄,显示其高风亮节。尾联写将军柏在月光下枝头晃动,像宝剑闪着寒光。"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这种传神的写法,形象生动,是诗中的佳句。

  作者托物寄兴,通过歌颂将军柏,来颂扬一种节操高尚的品质,展示凛然正气。全诗气势雄伟,韵味隽永。

  3.乾隆考证盘谷作诗记之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在位时问仅次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乾隆曾亲自命人考证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中所记盘谷即为济源的盘谷寺。

  用韩昌黎盘谷子诗韵明向误并志今考证也

  清·乾隆(爱新觉罗。弘历)

  韩送李归谷序,其说雄肆非譸张①

  少小芸窗②为日课,背诵章句熟行行。

  田盘③之谷夙履驻,意为此亦太行阳。

  泉甘土肥草木茂,时看梨枣堆盘筐。

  题诗每举韩李事,连篇累牍填书箱。

  迩来④方思或致误,命访乃辨柳与杨。

  济源诚有盘谷寺,雅宜隐沦避世忙。

  燕川方口庸假借⑤,天井白水讵混芒⑥。

  具图贴说得亲历,始悟向谬慨以慷⑦。

  已识韩文非鱼鲁⑧,更赓⑨韩韵惊豪狂。

  多年疑案一旦决,逸兴顿觉因之昂。

  独是襄岂无知音,何不忠告胸中藏。

  虽然无亦有后语,至于碣石原太行。

  分疆别界见殊小,奚异⑩数米於太仓。

  订讹室胜总余事(11),但愿薄海(12)安农桑。

  (选自《济源县志》)

  【注释】

  ①譸张:欺蒙诳骗。

  ②芸窗:古人在书箱中放置芸香,以防虫蛀,称书房为芸窗。

  ③田盘:天津的田盘。

  ④迩来:近来。

  ⑤燕川:盘谷寺所在的大社盆地在唐代曾设立过燕川县。 方口:即枋口。在盘谷寺东南方。庸假借:岂能被别处冒名顶替。

  ⑥讵混芒:岂能混淆是非,含糊不清。

  ⑦向谬:以前的错误认识。慨以慷:心中感慨万端,思潮起伏。

  ⑧鱼鲁:"鲁"和"鱼"的篆书相似,容易写错。后人就把书中传抄的错误成为鱼鲁。

  ⑨赓:赓和。续别人的诗称"赓",用原诗的韵称"和"。

  ⑩奚异:有何不同。

  (11)订讹:修订谬误。室胜:于书斋中明辨是非。总余事:总是小事。

  (12)薄海:四海内外。这里指全国。

  【赏析】

  该诗雕刻于盘谷寺御碑亭中的石碑上。此诗作于1769年5月,是作者赐予盘谷寺和李愿祠的。

  全诗共分四层意思,详细记录了自己对盘谷的向往、考证和订正的心路历程。第一段共十句,交代自己自幼熟读韩愈的文章,对其推崇备至,对盘谷寺印象深刻,每写诗都常引用韩愈和李愿的典故。这一铺垫表明了这一考证的重要意义。第二段共八句,写自己一直误以为盘谷在天津,近来听说济源也有盘谷,感到自己的认识可能有误,就派人进行考察,以求辨明真相。经下边官员考察、绘图,证明燕川、枋口、天井皆在济源,佐证了盘谷寺确在济源。当明白了自己过去的认识是错误时,心潮澎湃,感慨不已。第三段共八句,说明自己错把田盘当盘古的错误根源,表明对考证历史、明辨史实的慎重态度。第四段共四句,说明自己订正错误,刻石到盘谷、田盘的良苦用心。

  作者没有到过济源,但他一旦发现有误,即派人求证,弄清真相。作者贵为皇帝,为了一个地名所在,不但派人考察,而且刻石、写考证文章和诗篇。这种勇于承认错误、严肃对待历史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4.尤应运任济源县令14年重建县衙

  尤应运,温陵人,康熙十九年(1680年)至三十三年(1694年)任济源县令。

  重建邑署落成①

  清·尤应运

  岁在庚申夏初吉②,余从范水量移此③。

  斗大山城荆棘中,萧然四顾无都市。

  衙斋剥落已无存,茫茫惟对残灰耳。

  邑中父老愁向余,欲言不言泪如水。

  为道当年全胜时④,万家烟火风光美。

  毂击肩摩白昼中⑤,高台曲榭青霄里。

  谁料繁华不久留,威阳一炬无遗址⑥。

  从此号物委泥沙,人民流散半生死。

  往者非无令尹⑦贤,举衰兴废复谁是?

  所以飘零只至今,四十年来尚尔尔⑧。

  余闻此语殊心伤,侧身望古欲沾裳。

  挽回造化由人事,忍令此地长悲凉?

  集众谋为鼎立计,玉川妇子欢欲狂。

  鸠工先自捐微禄⑨,亦有同志共输将⑩。

  夏月经营秋落成,规模制度皆辉煌。

  溪山形胜能环拱,烟云屏翰有文章(11)。

  昨冬北门已立市.去秋圣庙已重光。

  俨然自成一都会,由此振兴尚可望。

  敢云负荷有大力,实缘诸君辅弼良(12)。

  余也虚名非所乐,惟愿后人永思以无忘。

  (选自《济源县志》)

  【注释】

  ①邑署:县衙。

  ②庚申:1680年。

  ③范水:在今江苏省宝应县。

  ④胜:通"盛"。

  ⑤毂:(gu):车轮中心的圆木。亦指车轮和车。

  ⑥咸阳一炬:秦代末年,项羽攻入咸阳,火烧阿房宫。这里借指来自陕北的农民起义军王自用、李白成部攻入济源县城,火烧县衙。

  ⑦令尹:指本县令。

  ⑧四十年:从1632年始,王自用、李白成的农民起义军曾三克济源县城,至1680年,近四十年。尔尔:如此而己。

  ⑨鸠工:聚集工匠。

  ⑩输将:资助;捐献。

  (11)屏翰:屏障辅翼。

  (12)辅弼:辅佐。

  【赏析】

  这是一首记载济源县衙重建的长诗。诗意是:我在1680年夏季从范水县调任济源县令。这个斗大的山城处在遍地荆棘中,四处望去,不见繁华的都市,就是县衙也断垣残壁,茫然无存。我茫然面对一片灰烬,连个办公的地方也没有。县城的父老乡亲泪流满面地向我诉说,当年县城兴盛时,这里万家灯火,风光旖旎,城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派繁华,县衙也是高台楼阁,雕梁画栋,耸立云霄。只是李自成起义军一把火焚毁了县衙,繁华不在,人民在战乱中生离死别,苦难重重。以前的几任县令不是没有贤能者,可百废待兴,谁也没有能力来修复县衙,以至人民飘零,县衙四十年来一直是一堆废墟。我听了也很是伤心,转身面对这荒凉情景,欲哭无泪。我决心事在人为,来改变这荒凉景况。我召集大家商议此事,全县男女老少都欢欣鼓舞。我聚积工匠,捐出自己的俸禄,县里的其他官员也都纷纷捐助。夏天开工,秋季落成,县衙又恢复了往日的辉煌。县衙和周围的山川互相辉映,烟云屏障。北门的市场也已开市,文庙在去年秋季也重修了。现在的县城像个都市了,全县振兴有了希望。这一切政绩,不是我一人有多大能力,实际是大家辅佐的结果。我不要什么虚名,只是希望后人不要忘记这一切。

  作者用诗记载了济源古县的这段兴衰历史,也记下了自己的政绩,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当时的社会片断,了解明末清初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5.沈荣昌赞颂五龙口水利工程

  沈荣昌,清代浙江归安人,进士。乾隆二十四至二十八年(1579~1583年)任怀庆府知府,沁河发洪水,他率领官员在沁河大堤上抗洪,三昼夜不下堤,最后堤溃路毁,他被困堤上,经百姓划筏营救才脱险。

  谒袁公洞偕立齐大令①

  清·沈荣昌

  袁公疏凿处,遗迹至今传。

  驻马疑无地②,穿山自出泉。

  百年青史在,万井绿云连③。

  肖像岩扉里④,殷勤嘱后贤⑤。

  (选自《济源县志》)

  【注释】

  ①谒(ye):拜谒,瞻仰。袁公洞:存今焦柳铁路沁河大桥南端石崖下。明万历年问,河内知县袁应泰在济源沁河五龙口开凿广济渠引水石洞,使广济渠得以长期发挥效益。天启二年,他在辽东前线壮烈殉国后,广济灌区百姓自发组织,在广济渠茸引水石洞上方的石崖上,凿石修建了一个袁公祠,祠正巾雕刻了袁应泰的石像,左右两侧雕刻了其他修渠有功者的石像,祠门口卜方雕刻四个大字"禹后一人"。立齐:县官的名字。大令:对县官的敬称。

  ②驻马:使马停下不走。

  ③万井:古代以方圆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这里指干村万户。绿云:在古诗中用以比喻女子黑而长的头发,这里又引中比喻广济渠像女子长长的头发。

  ④肖像:指袁心泰的石像。岩扉:岩洞的门。

  ⑤后贤:后世的贤人。

  【赏析】

  作者偕县官到五龙口视察水利工程,并拜谒了袁公祠,心有感慨,写下这首五言律诗。首联肯定了袁应泰当年在此开凿引水涵洞,其事迹、精神至今仍在代代相传,脍炙人口。颔联写自己站在袁公祠前,这狭窄的地方连一匹马站立的地方都没有,可他们就是在这里挖石凿洞,将滔滔沁水引入广济渠中,更使人肃然起敬。颈联盛赞这一水利工程使农业丰收,造福了人民,百年以来,泽被后人,功绩长存。尾联写作者在袁公祠岩洞中,凝视着袁应泰的石刻像,就像在亲耳聆听他的谆谆教诲。

  这是众多歌咏五龙口水利工程的诗篇中,写得较好的诗作之一。诗融古贯今,写历史,又写现实,既歌颂古人的治水功绩,又描写今天受益的现实,既赞颂古人的壮举,又表明了自己继承这种精神的决心。语言通俗,对仗工整,言简意赅,寓意深邃,立意深刻,在今天仍有其重要的启迪意义。

  阅济源重复广惠渠示诸父老①

  清·沈荣昌

  五龙洞左出山隈②,迤逦陂陀过峡来③。

  村落几堆云远近,波光一线是新开④。

  蜿蜒穿去小桥通,宿麦初根绿未丛⑤。

  好语农家还让畔⑥,一川和气酿年丰。

  (选自《济源县志》)

  【注释】

  ①广惠渠位于五龙口沁河北岸,是至今仍起作用的水利工程。它是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怀庆知府纪诫开创的。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济源县令夏霖组织人民又在广惠河上开挖尚庄至化村的利泽渠。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济源县令萧应植重修。

  ②五龙洞左:沁河左岸。五龙口引水工程大多在沁河南岸,惟有广惠渠在沁河北岸。山隈(wei):山的角落。

  ③迤逦(yili):曲折连绵而迂回。

  ④波光:指广惠渠水流的波光。

  ⑤宿麦:隔午成熟的麦。即冬麦。

  ⑥让畔:耕者推让共有的田界。古代常以此宣扬统治者的德政。

  【赏析】

  广惠渠是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怀庆知府纪诫修建的。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济源县令萧应植重修。作者在广惠渠重修后,亲临视察,写下此诗,告谕百姓。

  前段是描写广惠渠重修后通水的情况。前两句写广惠渠前半段在沁河峡谷中沿山蜿蜒而出的壮观,体现出工程的艰巨,后两句写广惠渠后半段穿村过寨,在田间滔滔流淌的情境,把作者的欢欣表达了出来。

  后段是对农民的告谕。前两句选取了广惠渠运行的一个小场景:清幽的渠水蜿蜒而来,穿过一座小桥,地里的麦子得到灌溉后正在发蘖。"好语农家还让畔,一川和气酿年丰",作者没有以一个知府的名义去下达命令,而是"好语",平易近人地和农民屈膝交谈,请你们在用水的过程中,以和为贵,互谅互让,不要霸水,不要争水斗殴,大家都按秩序浇地,用和谐去酿造丰收的年景。一个"好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爱民情怀,如果不是一个真正爱民的官员,去哪里寻觅这个绝妙好词!

  这首诗写景有序,画面清丽,说教平易感人,透出了和农民平等相处、对农民的关怀和体贴。

  6.侯立德描述济源十景选

  侯立德,清代济源人,曾任济源县丞。

  石桥春望①

  清·侯立德

  一弯泷水驾长虹②,人在栏杆复道中③

  织柳娇莺藏不住,衔泥燕子背翻风。

  (选自《济源县志》)

  【注释】

  ①石桥:即望春桥,建于金代。古代每年清明前后,红男绿女纷纷过桥春游。站在桥上,居高远眺,见河水清悠,岸柳成行,草木葱茏,野花斑斓,百鸟飞鸣,一派春色尽收眼底,故称望春桥。

  ②泷水:发源于山西省阳城县,到和溟水交汇处止的蟒河,古称泷水。望春桥位于泷水之上。

  ③ 复道:高楼问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

  悬崖古柏①

  清·侯立德

  壁立空悬万仞山,倒垂崖柏老苍颜。

  鹤巢翠盖经年久②,云锁虬枝尽日间③。

  (选自《济源县志》)

  【注释】

  ① 悬崖古柏是长在哪处山上,今天已经无考。

  ② 翠盖:古柏的树冠如盖。

  ③ 虬(qiu)枝:蜷曲的树枝。

  王母仙灯①

  清·侯立德

  光来天上炤天明②,夜半双双空际行,

  应是瑶台迎法驾③,故叫玉女捧仙灯④。

  (选自《济源县志》)

  【注释】

  ①在王屋山区,每逢夜晚,群山如墨,万籁俱寂。远望山间,磷火点点,忽明忽暗,飘移不定。人们说那是王母娘娘出行,銮驾前宫娥列队,宫灯闪烁。初时有一二队,渐渐增多到数队,甚至会有二三十队;仙灯或一二盏、或二三盏、或四五盏,断续不绝。时间大约在一更至二更。这种奇观遥看约有二三十里远,登山去看,有十数里远,终是没人能到跟前。

  ②炤(zhao):照耀。

  ③瑶台:王母娘娘的住所。法驾:传说中天子车驾的一种。分大驾、法驾、小驾三种,其仪卫之繁简各有不同。

  ④ 玉女:道教谓供神仙役使的童女。

  【赏析】

  这三首五言绝句,是作者对"济源十景"中三景的吟咏。

  《石桥春望》:作者用寥寥四句,勾画出一幅春游图:东门外的泷水上,一座石桥如长虹飞架,城里人通过石桥出郭游玩。城外的原野上,岸柳成行,草木葱茏,野花斑斓,百鸟飞鸣,特别是忙着筑巢的燕子,上下翻飞,忙碌不停。诗意简洁明快,表达出春游人的喜悦和陶醉。

  《悬崖古柏》:作者用二十八个字描绘出这一景色的奇特:在壁立万仞、直插云天的高峰悬崖上,一株硕大的古柏从崖壁上伸出,枝叶倒垂,郁郁苍苍。这如盖的翠柏上有年代久远的鸟巢,白云缠绕在卷曲的枝条上,遮住了天上的太阳。作者刻画的这一景色恰如黄山迎客松,给人印象深刻。只是这一景色今天已不复存在了。

  《王母仙灯》:作者前两句写这一景色,后两句引申。夜色沉沉的王屋山中,忽然有一队灯光像从天上来的一样,在沉沉夜色中明灭闪现。这应是王母娘娘去天上迎接玉皇大帝,叫玉女们手捧仙灯前往的壮丽景色。

  这三首诗语言清新简练,景中含情,悠然意远,是描述济源十景中的代表作。

相关阅读:

有关济源的古诗词全纪录(一):诗经中的济水

有关济源的古诗词全纪录(二):唐诗中的济源,李白杜甫白居易均有诗词传世

有关济源的古诗词全纪录(三):金元时期描写济源的诗词

有关济源的古诗词全纪录(四):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济源市”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济源 济源市 济源历史

上一篇:有关济源的古诗词全纪录(三):金元时期描写济源的诗词
下一篇:古人对济水的评价:济水通和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