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源历史 > 正文

济源愚公文化篇(五):愚公移山精神成为济源人民的创新精神
2019-06-15 11:13:05   来源:   本站编辑:lipeng 评论:0 点击:

济源是愚公的故乡,从党的“七大”到21世纪,济源人民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持续先行,书写了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代的灿烂篇章。
  济源是愚公的故乡,从党的“七大”到21世纪,济源人民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持续先行,书写了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代的灿烂篇章。

  抗日战争时期,济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先后组建了杜八联抗日自卫团、大河里抗日自卫团等地方抗日武装,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配合八路军多次横扫日伪据点,掩护王震、王首道和皮定均率领的部队渡过黄河,开辟豫西北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济源先后有近万名青壮年参军参战,支援陈谢大军渡过黄河,开辟中原战场,涌现出数十名特等功臣和数百名一等功臣。1949年10月1日,战斗英雄薛平华、崔定均代表老区人民参加了开国大典,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引沁干渠通水现场

 

 

  五十年代,济源人民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全县开展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蟒河流域综合治理。1957年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奖给济源县“蟒河驯服万民受益”锦旗一面。1958年,国务院授予济源县“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奖状上有周恩来总理的亲笔签名。全国有26个省、自治区派出119个参观团来济源学习,苏联、罗马尼亚也派团前来参观。与此同时,济源人民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发展地方工业,“五小工业”,小火电、小水泥、小煤炭、小机械、小耐火材料闻名全国。

  六七十年代,济源人民在毛主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伟大号召的鼓舞下,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一万多名民工战斗在太行、王屋山上,修建“引沁济蟒”工程。先后劈掉山头320座,完成了全长101公里的总干渠和118.6公里的支干渠,兴建中小型水库37座,蓄水池200座,提灌站156座,使平原地区和部分山岭区的近40万亩土地告别干旱,为济源农业的持续增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济源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稳定保障。此后,又在王屋山区修建了鳌背山水库、天坛山水库和王屋山水库,有效地改善了山区水利条件。

  八十年代,济源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愚公精神和科学决策相结合,农业上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工业上大力推行企业改革,狠抓企业内部挖潜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逐步形成了以电力、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烧碱、树脂、化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金、银、铅、铁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玻璃、水泥、耐火材料、预制构件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防爆开关、高低压控制设备、平锻机、卷板机为主的机械电子工业;以纺织、人造毛皮、羊毛衫、机制纸、印刷为主的轻工业;以面粉、食用油、淀粉、糕点为主的食品加工工业;以中成药、饮料酒、山楂系列产品、冰凌茶为主的医药保健工业;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88年,济源撤县建市,成为河南省首批县级市之一。

  九十年代,是济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阶段。199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市属骨干企业为支撑,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路,把加快发展的主要增长点锁定在工业经济上。1993年,又进一步提出“发扬愚公精神,振兴济源经济,早日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0个亿”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开放促发展,科技促经济,工业促农业,平原带山区,城市带农村,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大中小项目一起上,一二三产业一起上”的总体发展思路,一大批外向型、集团化、高技术企业迅速崛起,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93年底,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8.55亿元,比上年增长48.4%;财政收入增长56%,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3%,达到820元。

  在愚公精神的强大感召下,济源人民艰苦创业、谋求发展的信心和热情持续高涨。1996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3.3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名列前茅。财政收入3.73亿元,位居全省县和县级市之首。1996年底,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济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批准济源市从1997年1月1日起实行省直辖体制,列入全省18个省辖市行列。至此,济源实现了从县、计划单列市到省辖市的华丽转身,经济和各项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济源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先后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进入新世纪后,济源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以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坚持开放合作,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先行先试,坚持务实重干,使济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水平。2003年,济源被河南省纳入“中原城市群”,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2011年,被确定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把握“持续求进,力求先行”的总基调,按照 “发展求特色、建设出精品、创新当尖兵”的总要求,着力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40亿元,增长1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7亿元,增长17%左右;财政总收入完成47.2亿元,增长6.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8.9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6.8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6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40元,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48元,增长1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规划》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按照我市争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要求,力争提前3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市和“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相关阅读:

  济源愚公文化篇(一):愚公的两个历史传说

  济源愚公文化篇(二):《列子·汤问》的完整记载

  济源愚公文化篇(三):毛泽东同志曾三次提到愚公移山精神

  济源愚公文化篇(四):愚公精神薪火传

  济源愚公文化篇(五):愚公移山精神成为济源人民的创新精神

  济源愚公文化篇(六):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济源人民有妙招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济源 济源市 济源历史 愚公移山

上一篇:济源愚公文化篇(四):愚公精神薪火传
下一篇:济源愚公文化篇(六):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济源人民有妙招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