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源历史 > 正文

济源饮食文化篇(一):家常便饭忆乡情
2019-06-18 11:18:52   来源:   本站编辑:lipeng 评论:0 点击:

位于豫西北的济源,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记忆,而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文化也秉承着自己的特色,伴随着济源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一路芳香。
  位于豫西北的济源,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记忆,而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文化也秉承着自己的特色,伴随着济源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一路芳香。

  济源人的饮食习俗,从范围上讲属于“北方型”。偏好面食、喜喝汤饭是济源人的“最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到了无馍不饱、无面不食的地步。面食又分为蒸制类面食、煮制类面食、炸制类面食等,可谓品种繁多。面食制作在这里变成了诗化的劳动,或劳动的诗化,让人从心底赞叹!饭前或饭后喝点汤,是济源人的饮食习惯,从科学的角度看,也不无道理。粗粮细作,粗细搭配是济源人饮食智慧的结晶。济源区域内的浅山区和丘陵区,盛产杂粮,因此,这里的人们就在粗粮细作、粗细搭配上下功夫,将营养和美味共享,实为大智慧。在我们这个煎炸、膨化、精细食品花样百出的时代,原汁原味的粗粮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南北风味、相容共生则是济源人饮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舌尖上的济源传统饮食与现代文明相融共生,熠熠生辉。

 

  家常便饭忆乡情

  济源的传统家常便饭是独特的、绿色的,它带着鲜明的农耕社会的痕迹,同时也承载着这一方水土浓郁的文化信息。这也是今天的人们特别钟情于传统家常便饭的内在原因。

  饺子 原名“饺耳”, 俗称“扁食”。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深受济源人喜爱的主食和地方小吃。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过去一般以大肉、羊肉或韭菜鸡蛋为馅。旧时民俗,大年初一吃扁食,扁食要在除夕夜里包好,边包边“熬年”,一直到正月初一凌晨。整个春节期间,家家都以扁食为主要食品。扁食的形状像人耳,也像元宝,旧时民间有冬至吃扁食防止冻耳朵的说法,春节吃扁食则含有招财进宝之意。

  疙瘩甜汤 用料是白面(小麦粉),其做法是先将白面盛于碗内,加少许即将烧(开)的水于碗里,用筷子上下翻动搅匀,并夹面疙瘩一块块放入锅中,经十多分钟熬制即成,最后要加入一些散鸡蛋或坐几枚荷包蛋,飘浮的蛋花黄莹莹的与白色的甜汤相融一起,煞是好看。千百年来,甜汤一直伴随着济源人的日常生活,既好消化又养人。现在仍是济源妇女坐月子的主要饮食。

  玉米糁汤 传统的饮食品种之一。在济源浅山区、丘岭区生长的玉米,因其生长周期长,日照充足,以颗粒饱满香甜而著名。其做法是先将玉米磨碎成糁,用开水搅成稠糊状倒入锅内搅匀,然后用文火煮10—20分钟即可,吃起来甜中带着清香,是济源民间早晚常吃的一种食品,因其富含维生素C,且色泽呈金黄色,也被称为“黄金食品”。

  杂面条 一种在其它地方吃不到的独特的传统面食,它用小麦面掺绿豆面或黄豆面擀成。由于绿豆面和黄豆面比较松散,不宜和成团,掺入小麦面后,面条的韧性增加,出锅前放入事先煮熟的黄豆、酸黄菜、萝卜丝或芹菜叶,就成为一种高蛋白、低热量、高营养的家常面食,很受人们的喜爱。在当地有一种说法:“杂面姓张,越温越香”,可能是杂面中所含豆类油脂成份高,放置一定时间会进一步溶解到面汤中。

  汤面条 将面条下入开水中,放入多种蔬菜,待出锅前,在沸腾的油勺内放入一定量的葱花、大料、花椒、姜丝等煸出香味,快速置于锅里即成清香四溢的素食汤面条。如果加入炒羊肉,再勾芡,就成为味道独特的羊肉汤面;若加上猪肉、红萝卜丝,再加少许辣椒,勾芡,就成为味道鲜美的肉面条;若加上炒肉丝、炒鸡蛋,再配上金针、木耳,就成为味美汤鲜的苜蓿面。

  捞面条 面条的一种,又分热、凉两种吃法。热捞面条就是把煮好的面条捞出,浇上已做好的浇头(带汤的菜肴)即成。浇头种类较多,有番茄鸡蛋、蒜黄或芹菜炒肉等,浇头又叫酱,因此,人们又常叫炸酱面。凉捞面条,亦称凉面条,就是将煮好的面条放入凉水中再捞出,然后拌以蒜汁、姜汁、黄瓜丝、炒鸡蛋等,当地人称为鸡蛋黄瓜丝蒜辣捞面条。这是一道真正意义上的地方特色饭,清香爽口,又便宜又好吃,是济源人常吃不厌的主食。

  炒面 将生细面条放入油锅稍炸或将面放入笼中蒸熟,放入锅中一层面条加一次菜和汤,加盖焖烧并不停翻转,出锅前再加入多种调料即成。炒面外焦里酥,香气扑鼻,久食不厌,人人喜欢。

  酸菜面条 汤面条的一种,即在面条中下入酸菜(俗称黄菜)。酸菜面条以其特有微酸、清香,受到人们的喜爱。酸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酸黄菜。酸黄菜的做法是先将大白菜洗净,放入开水锅中 一下,半熟后捞出沥去水,趁热放入缸内,用石块压实,封上缸口,一星期后即可食用,因其味酸,故称“酸菜”。

  浆面条 汤面条的一种。面条在清水中煮熟后,拌入做好的浆,然后把芹菜段和煮好的白豆用小磨香油、葱丝调拌后加入锅中。清香中有几多酸味,既饱口福,又助消化,着实让人想多吃几口。浆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浆。浆的做法主要是用麦麸发酵成曲。

  麦仁 主要以小麦、大麦或玉米为原料。其做法是用石碾脱皮去壳,放入冷水锅内加热焖熟,一般需两个小时即成。焖熟的麦仁,舀稀的可当汤喝,爽甜可口;捞稠的,可做主食。若在焖好的麦仁汤中加入面片,则称麦仁面片。过去和现在最流行的一种吃法是麦仁面片沾蒜,吃起来很是给力。当地人常说:“家有万贯,搁不住甜面片蘸蒜”。

  烧油馍 烙馍的一种。将和好的白面擀成圆片,少放一点清油、五香粉、盐、葱花、姜丝、蒜瓣等,然后从一边卷起,使其成条状,再从另一头盘成圆锥形状,压平后擀成面片,撒上芝麻,然后放入烙锅内烙熟。烙时要不断翻转,这样烙出来的烧油馍,一层叠一层,吃起来外焦里软,咸香可口,人见人爱,这种食品是过去干重体力活的人们首选食品。

  花卷馍 馍的一种,也是粗细粮食搭配的一种面食。用料有红薯面、高梁面、玉米面和白面。把发酵好的白面擀成圆片,上面摊上和好的高梁面、玉米面或红薯面片,从一边卷起,使其成粗条状,然后用刀横切成块儿装入蒸笼蒸熟即成,因其两截面呈现花纹,故称“花卷馍”。花卷馍形状若花,黄白相间,营养丰富,老少喜欢。

  煮馍 济源的一大特色主食,也是粗细粮搭配的一种形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其做法是在沸水中加入少许玉米糁或小米、黄豆、绿豆等稍煮片刻,然后将面粉和玉米面相掺,用开水烫和成面团,用手拍制成一个个稍厚的面片,包入多种蔬菜调制成的馅做成扁圆状的“包子”,(想吃甜的在烫面时放入白砂糖),然后放到玉米糁汤或小米汤中沸煮30—40分钟即可食用。煮馍,色如黄田玉,嚼起来筋道清香,汤喝起来甘甜润喉,那叫一个字“绝”。

  包子 馍的一种。有豆包、肉包和菜包之分。豆包子是用小豆或绿豆加红枣煮烂,拌入适量的砂糖,抟成团状;将发好的面擀成一个个小圆片,包入豆馅,蒸熟即成。肉包和菜包做法与豆包子相同,区别在馅上。济源小吃市场上各种包子林林总总,多达几十种。

  大锅菜 也叫杂烩菜。主要以杂为特点,用料有肉、粉条、萝卜、白菜、木耳、金针、豆腐,随意而为,没有严格的规定。这种菜做起来省时,营养丰富,是过去和现在人们常吃的家常菜。

  捞饭 米饭的一种。制作方法,有大米、小米两种。其做法是先将米放入锅中加水,煮。至半熟,然后捞出蒸熟。做好的米饭,香酥可口,再配以好的菜肴,吃起来特别爽口,别有一番风味。

  馄饨 其做法是先将鲜肉剁碎,加入蒜末、姜末、五香粉等,加入少量花椒水,向一个方面搅拌,制成细丝状肉馅,再用很薄的面皮包肉馅儿,下锅稍煮即熟;在碗内放入青菜、香菜、海带丝或虾米调汤,水灵中透着朝气和生命力,其最大的特点是汤清味鲜。

  相关阅读:

  济源饮食文化篇(一):家常便饭忆乡情

  济源饮食文化篇(二):小吃清香扑面来,盘点济源小吃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济源 济源市 济源历史 饮食文化

上一篇:济源民俗文化篇(五):学会这9种方言才是真正的济源土著
下一篇:济源饮食文化篇(二):小吃清香扑面来,盘点济源小吃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