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源历史 > 正文

济源历史诗文:凿山创河记
2019-06-13 22:11:47   来源:   本站编辑:lipeng 评论:0 点击:

高世芳是明代进士,具体生卒事迹不详。《凿山创河记》是高世芳受怀庆府 "缙绅士子 "之托而撰写的记载开凿广济渠洞口情况的碑文。碑文首先介绍了广济渠的情况,说原来广济渠引水口是开挖泥沙而成,容易决口,难以疏通,利不抵害,已堵塞荒废40余年。
  凿山创河记

  明·高世芳

  坊口四面皆山,其突然巍然,无如南峰。沁水自北来,直抵其下,转而东,约百步,峰尽地平。其支而南者,为广济民河云。其河浚发于济源,盘绕于河内,波及于温、孟、武陟,浸润二百里,灌溉数千顷。汉云:"河内殷富,其在是乎!"第垒沙为石,易决难浚,方浚即决,利不偿害,往弗具论。自国初以来,几经废弛,而今之堙者,四十年许,非凿南山以通流泉,其何永赖之有?我位宇袁侯,弱冠联魁,宰邺旁邑,以练才调河内。始坏山为穴,工卧而凿之,渐下而蹲,渐下而俯。已而,若城之有门。有黑石焉,横山而卧,形若太屋,性若顽民。命力士操利锤,弗入也:以火焚之,亦自若。候于是先之以烈火,继之以利锤,锤而火之.火复锤之,日以百刻,而仅减毫末,弗开弗止也。相传此山之下为河,此河之下为潭。初则舟入,莫测其底,及工未半,而斫①石平之,其在河之浒,望之若岳,亦大有神力矣。且洞之未通,茫茫水穴,石势虎须,侯伛偻②入视,不惮再三。石工因之而忘其劳,督工因之而竭其力,秋毫皆所鼓舞焉。工费不足,继以俸余,曾不追呼民间。六年之内,布衣莱食,禾闻有崇肉累帛之奉计工。自北而南穿之为洞者,四十余丈,阔八丈;自上而下透之为河者,阔如之高十数倍,长三十余丈。口分为二,大吸吞也:巅累重门,观水势也。置闸以防口,置机以悬闸也。渠开减水,预暴溢也;堰列川流,引利泽也。置买公田,备修理也:砌帮以石,护长堤也。设夫守河,与夫搀越之为虑,综理罔不周至。夫然后于浚发者、盘绕者、波及者,浸润溉灌,一如古昔,而一劳永逸矣。邑之缙绅士子威欲立碑,以垂不朽,不以愚不文,而属笔于愚,亦不敢鞶悦③。其笔因验其事,据事直言。

  (选自《怀庆府志》)

  【注释】

  ①斫(zhuo):砍、劈。

  ②伛偻(yu lu):腰背弯曲。

  ③鞶悦(pan shui):本指腰带秆和佩巾。引伸为雌饰华丽的辞采。鞶:古人佩玉的皮带;帨:佩巾。

  【评析】

  高世芳是明代进士,具体生卒事迹不详。《凿山创河记》是高世芳受怀庆府"缙绅士子"之托而撰写的记载开凿广济渠洞口情况的碑文。碑文首先介绍了广济渠的情况,说原来广济渠引水口是开挖泥沙而成,容易决口,难以疏通,利不抵害,已堵塞荒废40余年。袁侯(袁应泰)凿南山以引沁河水,方使广济渠得以长久发挥效益。然后介绍了开挖广济渠引水石洞的艰难情况,特别提到有一块大黑石,坚硬异常,使用利锤也开凿不下,工匠们就架火烧,烧烧凿凿,凿凿烧烧,袁应泰不惧危险,亲自到开凿现场查看,极大地鼓舞了工匠们的干劲。袁应泰还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捐献出来用于河渠的修建,"六年之内布衣素食,未闻有崇肉累帛之奉"。这个引水石洞开凿了三年才完工,石洞长40余丈,宽8丈,又修建了渠闸,方便引水防洪。然后砌护河堤,运行维护,安排专人看守等,袁应泰都做了安排,广济渠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造福百姓了。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济源 济源市 济源历史

上一篇:《袁公祠记》:记载了济源市五龙口镇五龙头村袁公祠的起源
下一篇:乾隆作品《济源盘谷考证》赏析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