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源历史 > 正文

有关延庆寺的古诗词探究:宋朝司马光所作《四令祠堂记》
2019-06-13 22:06:02   来源:   本站编辑:lipeng 评论:0 点击:

济源市区西北二三公里处,有一座古刹,名日延庆寺。延庆寺建于公元687年左右,是唐宋时期豫北地区知名寺院,寺内标志性建筑是高28米的舍利塔。
  四令祠堂记

  宋·司马光

  故左谏议大夫、赠太师、中书令,泰国陈公省华,有三子,长日英国文忠公尧叟,官至枢密使同平章事、左仆射:次日郑国文惠公尧佐,官至户部侍郎、平章事、太子太师致仕:幼曰崇国康肃公尧咨,官至武宁军节度使。皆赠太师、尚书今,兼中书令。始,秦国(公)为济源令,县西龙潭有延庆佛含,三子相与为学其中,既而相继登进士科。文忠康肃公仍居郡士之首,遂接踵为将相,始大其家,子孙繁衍,多以才能致美官,棋布中外,故当世称衣冠之盛者,惟陈氏。其后文忠公自枢密府出判河阳,文惠公与其子主客郎中述古、孙虞部员外郎知俭;康肃公之子祠部郎中宗古,前后为京西转运使副。主客君之子知素,后为济源尉。济源,河阳之属县。河阳,京西之属郡也。四世凡七人莅官,于是故济源之人,被陈氏之政为多。秦公尤有恩于民,能使其民既去而思之。虞部君尝行部过济源,游龙潭佛合,见秦公善政录,真宗皇帝赐文忠公诗,主客君题名,皆刻于石。叹曰:"吾家所以能显大于世,自非曾祖父勤施仁政于民,三祖父力学以取富贵,何从而致之乎。至于今子孙,蒙福禄不绝,岂可不知其所自耶!"乃构祠堂于佛舍之侧,画四公之像,使子孙至者有所瞻奉。并集三石刻,皆置祠下,且嘱光为之记。光曰:"光之文不足以发扬先君子之美,不敢为。"虞部君曰:"不然,知俭之建是祠,非敢自矜奕世之美,盖欲来者见之,知爱民好学,可以大其家,有以劝也。"光曰:"如君之言,其志远,其事益大矣。光何敢辞?若夫四公之事业,则有国史在,光不敢及也。"

  熙宁七月五日辛酉记。

  (选自《覃怀志》)

  【评析】

  济源市区西北二三公里处,有一座古刹,名日延庆寺。延庆寺建于公元687年左右,是唐宋时期豫北地区知名寺院,寺内标志性建筑是高28米的舍利塔。延庆寺旁有一水潭,名日龙潭,因此延庆寺又名龙潭寺,舍利塔也被当地人称为龙潭塔。公元980年,陈省华担任济源县令,陈省华一家就住在延庆寺内。他的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先后到了读书的年龄,陈省华就在寺内建馆立舍,和夫人冯氏一起教孩子们读书。陈尧叟三兄弟就是在这里潜心读书,一个个相继考中进士,步入将相之列。

  公元1074年,陈尧佐之孙陈知俭路过济源,到延庆寺游览,大为感慨。重建了当年祖先读书的房屋,改为陈氏祠堂即后人所称的四令堂,供奉陈省华父子四人的画像,以示纪念,并请司马光作记。司马光欣然提笔,写了这篇《四令祠堂记》。此后,文人雅士和附近百姓经常到四令堂游览。又因为四令堂内培养出了三位进士、两位状元,延庆寺被后世推崇为"文峰胜地"。

  像陈省华这样三个儿子皆进士及第,两个中状元(陈尧叟为端拱二年状元、陈尧咨是成平三年状元),颇为罕见。陈省华夫妇是如何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的?陈省华夫妇比较注重孩子的修身立德。陈省华的夫人冯氏堪称"宋代孟母",引起了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注意。关汉卿以冯夫人教育子女的故事为蓝本,编写了杂剧《陈母教子》。到了明代,"陈母教子"的故事又被编入"二十四孝",成为古代家庭教育的范本之一。

  《陈母教子》是四折戏,主角原型就是陈省华夫人冯氏。其中第一折是"埋金",说的是家里盖房时挖出一坛金子。面对意外之财,冯氏不假思索让人重新埋入地下。孩子们不解其意,冯氏告诫子女:"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陈母教子》整体贯穿的都是冯氏教育孩子不求钱财、但求功名的家庭教育思想。剧中对子女教育所宣扬的不贪财,不以家贵而奢侈,不以身贵而不恭谨事亲的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美德,即使在今天,也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方面。

  据《宋史》记载: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高中状元的陈尧叟受到太宗赵光义的召见。赵光义见陈尧叟气宇轩昂,举止得体,回答问题辞意通畅,当时龙颜大悦,问左右:"这个年轻人是谁的儿子?"大臣吕蒙正回答说:"他是陈省华的儿子。"赵光义赶忙下令陈省华进京陛见,一经交谈,觉得"有其子必有其父",陈省华也是个人才啊,立刻擢升陈省华为太子中允。次年,赵光义又在同一天擢升陈省华、陈尧叟父子任秘书丞,并赐给两人绯袍(宋制,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员着绯色官服)以示恩宠。父子同日升任同样的官职、受同样的赏赐,实属旷代殊荣,当时就传为佳话。

  显赫之时仍保持朴素家风。陈省华平步青云,他的三个儿子也先后进入官场。父子四人同升显位,陈氏家族一时问成为京城官宦豪门。和当年定居济源时相比,陈家已经不是济水旁的县令之家了,但在陈省华和冯夫人的管理下,陈家依然保持了严格的家教和朴素勤劳的家庭氛围。每逢家里来宾客,陈省华和夫人出来接待,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总是恭敬立在一旁,这让客人感到很不安一一让三个朝廷重臣站着陪客的礼遇太高了。但陈省华坦然说:"学生辈立侍,常也。"(《渑水燕谈录》)身居高位仍待客不失礼,一时间,士大夫都以结识陈家为荣。

  冯老夫人也是以节俭为本,不许诸子奢侈浪费,一大家子开火做饭,常常是冯老夫人亲自领着媳妇下厨。陈尧叟的妻子是当时朝廷重臣马尚亮的女儿,不太喜欢围着灶台转,就给丈夫说:"你是宰相,我是宰相夫人,还要天天下厨房。你给父亲说说,免了我下厨房吧。"陈尧叟摇摇头说:"我爹要求严,我不敢。"他妻子便回娘家哭诉。一天上朝的时候,马尚亮在路上遇到陈省华,就趁机求情,说女儿"素不习,乞免其责"。陈省华淡然说:"未尝使之执厄,自是随山妻下厨耳。"马尚亮一听是冯老夫人亲自下厨,肃然起敬地说:"小女就烦你多多指教吧!"(《能改斋漫录》)

  不论是治理一方还是入主中枢,身份的改变,并没有改变陈省华教子严而有方的习性。正是在这样的家庭中,三个儿子都堪称大器。连司马光都称赞说:"三子接踵为将相,子孙繁衍,多以才能致美官,棋布中外,故当世称衣冠之盛者推陈氏。"好的教育,才能出好的人才。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济源 济源市 济源历史

上一篇:天坛王屋山圣迹记:唐代道教集大成者杜光庭所作
下一篇:济源历史《投龙简记》:古人是如何祭祀济渎庙和天坛山的?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