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源历史 > 正文

走进济源:你所不知道的“济水文明”,不亚于愚公移山文明
2019-05-30 11:01:38   来源:   本站编辑:lipeng 评论:0 点击:

济源,因济水的源头而得名。济水作为地理意义上的一条大河已经消失,但其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条大河却经久不息,光耀千古。
  济源,因济水的源头而得名。济水作为地理意义上的一条大河已经消失,但其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条大河却经久不息,光耀千古。

  (一)济水文嘲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水作为中国古代北方独流入海的大河,曾流经河南、山东一带广阔的平原地区。先秦两汉时期黄河在今河南省西北部的温县、原阳县之问折向东北,流经新乡、安阳和河北省的沧州,一直向北,在天津入海。这一时期作为华夏文明主要发祥地的河南、山东地区的主要大河是济水而非黄河,济水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时期济水文明高度发达。政治先进,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曾建都于"原";经济富庶,济水故道上的山东《定陶县志》记载:曹国因"得济水之利,富甲天下";交通便利,战国时开挖"鸿沟",把黄河、济水、淮河等主要河道连接起来,构成鸿沟水系,向南通淮河,向东通济水,向北通黄河,使河南成为全国水路交通的核心地区;文化繁荣,在济源境内有距今5000年前的栗树沟仰韶文化遗址,在山东境内有著名的曲阜大汶口文化,特别是孕育了影响千古的儒家文化;英才辈出,诞生了孔丘、孟轲、孙武等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

  (二)济水美德流传千古

  济水虽水流细弱,潜流屡绝,不似江、河、淮那样浩大壮阔,但清波独运,曲流2800公里,注入渤海,表现了其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达于海、誓不罢休的顽强拼搏精神,展现了其顽强高洁谦逊的优秀美德。

  据历史文献记载,济水河道曾于今温县入黄河,又至荥阳溢出黄河。这种穿越黄河,溢出后仍然清澈,不被"浊河"所污的特性,被古人赋予了至清远浊、坚守其节的高洁品性。济水清廉、清白、清正、清纯、清净的优秀品格,受到历代仁人志士的赞美褒扬。白居易的诗句"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唯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正是济水贞洁高贵品质的生动写照。

  位尊四渎泽华夏,福善千秋济众生。济水宽厚仁慈,"或平地开源,为河为渠;或穴地洑流,为泉为井",默默无闻滋润两岸稼穑,历史上从未泛滥成灾,危害百姓。济水这种纳百川波澜不惊、位尊"四渎"不事张扬、润泽万物悄然无声的谦逊美德,正是"上善若水"的完美表现。

  黄河和济水共同培育了华夏儿女的优秀美德。黄河的坚韧,黄河的桀骜,黄河的狂放,造就了黄河的伟大;济水的隐忍,济水的胸怀,济水的境界,凝聚成济水的高洁。济水和黄河用她们特有的禀赋,为炎黄子孙打上鲜明的印记;用她们无私的身躯,哺育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

  (三)济水赞歌传唱不息

  被古人神化了的济水,向以"流清、泽广、德厚"著称。在中国古代,上自封建帝王,下至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都各自以不同语言对其进行由衷的赞颂。

  封建帝王赞颂济水,是因济水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济水是"四渎"中唯一有利无害的河流,因而格外受到尊崇。宋徽宗赵佶称赞它"利泽溥博,阴福吾民";清世祖顺治皇帝赞颂它"毓(孕育)经王屋,致雨兴云,坎(水)德灵长,泽被万物";清世宗雍正皇帝称其"一清著德,善下安澜",并望它"波澜永息,蒸黎(黎民百姓)获利济之安,风雨以时,稼穑(庄稼)享屡年之庆"。他们认为,是济水给两岸百姓带来了灌溉和舟楫之利,使济水流域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历代官员和文人学士赞颂济水,一是济水高洁的品格,二是济水"泽被万物" 的功绩,三是济水及其沿岸的自然风光。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在其《说苑》中视济水为诸侯,说它能"荡涤垢浊",能"通百川于海",能"荡出云雨","为德甚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题济水》一诗中,写道:"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唯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诗中白居易把济水人格化为一条其他河流难以企及的具有高尚美德的河流。白居易的另一首和济水有关的诗是《效陶潜体诗十六首》的最末一首,诗中写道:"济水澄而洁,河水浑而黄。交流列四渎,清浊不相伤。"诗以济水与黄河并不相类、"各行其道"起笔,随后列举了许多或善或恶的人物和鸟兽来诘问上天神灵,可见济水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在其《与诸公游济渎泛舟》一诗中写道:"百谷趋潭底,三光(日月星)悬镜中。浅深露沙石,蒴藻生虚空。晚景临泛美,亭皋(水岸边)轻霭(云气)红。青山傍舟楫,白鹭惊丝桐(指琴)。"意思是,泛舟在清澈见底的济渎池上,可以看见潭底的砂石及水面上漂浮的水草。在晚霞映照下,日、月、星光尽显潭底。岸边雾霭缭绕,霞光万道。远处有青山依傍,近处有琴声相伴。突然,一群白鹭被琴声惊起,展翅高飞。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济渎泛舟图"!

  (四)济水精神泽被后世

  历史上的济水已经不存在了,但曾经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济水,却给我们留下了济水精神。这种精神存在于历代文人歌咏济水的文献当中,存在于古济水沿岸人民代代相传的血脉当中。

  济水精神可概括为:一是济水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大河,她虽然没有长江黄河那样磅礴的水量,却不因小而自卑,因弱而菲薄,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冲破重重阻碍,奔向大海,这体现了济水柔弱而刚强、自强不息的精神。二是济水是历史记载的唯一一条有益而无害的大河,她用甘甜的乳汁滋润两岸人民,但从没有掀起波澜危害百姓,这体现了济水一心造福人民的"谦逊仁爱"精神。三是济水是一条始终如一的清河,从源头到入海口一直保持河水清澈,尽管有黄河曾夺其河道,但据传说济水穿越黄河河底而过,保持河水清纯而不被黄河浊水所污,这表现了济水清廉自律、永葆节操、始终如一的品质。四是济水是一条已经消失的大河,"江河淮济"四渎中,其他三渎仍在,只有济水已经消亡,据考证主要原因是黄河北移夺其河道所致。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多次泛滥,济水为避免黄河泛滥危害百姓,甘愿自我牺牲让出河道,这体现了济水包容大度、自我牺牲的精神。简言之,济水精神可概括为自强不息、谦逊仁爱、清廉自律、包容大度的精神。

  济源西有太行、王屋二山,东有四渎之一的济水,太行、王屋二山演绎愚公移山的大智大勇,济水孕育济水精神的大仁大义,愚公移山锤炼钢铁风骨,济水精神滋润高洁灵魂,二者共同构成济源精神的精髓和特有品质。

  一山一水,一勇一仁,一刚一柔,一阳一阴,阴阳互补,和谐交融,共同塑造了济源精神。作为愚公故里、济水之源的济源人,不但应具有老愚公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阳刚精神,还应当具有古济水远离污浊、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沽美德。

  相关阅读:走进济源:沧桑巨变依稀在,济水文化传千古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济源 济水文明 济水

上一篇:走进济源:沧桑巨变依稀在,济水文化传千古
下一篇:乾隆刊本:《济源县志》PDF免费下载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