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源历史 > 正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济源经济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2019-06-08 20:14:55   来源:   本站编辑:lipeng 评论:0 点击:

  新中国成立以来,济源的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 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至1957年)  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62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仅90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 5%;粮
  新中国成立以来,济源的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至1957年)

  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62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仅90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5%;粮食总产32985吨,平均亩产4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2元,干部职工人均年工资132元;195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仅12.4万元。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是恢复发展生产,动员组织全县人民,开展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蟒河流域综合治理,受到国务院的嘉奖;立足本县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而稳妥地发展地方工业。二是引导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私营商户,走合作化道路,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到1957年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已达426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53万元,较1949年增长9.59倍;粮食总产78640吨,平均亩产70公斤;财政收入增至115.7万元;干部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456元。

  2.经济在曲折中发展时期(1958年至1978年)

  1958~1960年间,出现了"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大办煤矿。1966~1978年间,经济发展受到"文革"10年动乱的严重干扰,全县人民力排干扰,坚持发展生产,工农业生产还是有较大发展。到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32548万元,是1957年的7.63倍;其中工业产值21373万元,是1957年的22.42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5.7%;农业总产值11175万元,是1957年的3.37倍;粮食总产220360吨,平均亩产247公斤,是1957年的3.53倍;财政收入1462.9万元,是1957年的12.6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95元,仅比1949年增长1.26倍;干部职工年人均工资614元,比1949年增长了3.65倍。

  3.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济源全面进入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农业上,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了农村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工业上,大力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战略,先是普遍推行厂长负责制、租赁承包制,后又大力推进企业改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开展招商引资,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对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服务业所占比重稳步提升。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80.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0.7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4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1.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56.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2.03亿元,粮食总产21.8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327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72元。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济源 济源市 济源历史

上一篇:古代济源十景,好几年都难得一见的奇观异景,有些甚至已经消逝
下一篇:济源经济发展史: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