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源历史 > 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济源市的武装部队:杜八联的历史起源
2019-06-01 20:57:02   来源:   本站编辑:lipeng 评论:0 点击:

杜八联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济源市南部黄河沿岸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武装组织,抗战时期称为杜八联抗日自卫团,解放战争时期改称为杜八联民兵自卫队。
  杜八联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济源市南部黄河沿岸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武装组织,抗战时期称为杜八联抗日自卫团,解放战争时期改称为杜八联民兵自卫队。"杜八联"由济源市南部黄河沿岸的留庄、马住、毛岭、蓼坞、桥沟、泰山、杨大庄、杜年庄8个行政村组成,清代实行里甲制,这里称为"杜里";民国时实行保甲制,这八个村为八个保、一个联保,故称为"杜八联"。该地控制着河清、蓼坞两个黄河渡口,是北往山西、南达中原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7年8月,共产党员杨伯笙受中共党组织派遣,从北平回到济源,以坡头秦山庙县立第十六完小为基地,开展抗日活动。8月建立了济源工委,11月改为济源县委,杨伯笙任县委书记,史向生任组织部长,于思礼任宣传部长。同时,建立杜八联区委,成立杜八联抗日自卫团,杨伯笙、史向生分别任正副团长,杜八联成为抗日战争初期豫西北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被晋豫特委命名为杜八联敌后"小苏区"。 1942年,国民党三营张营长引狼入室,日伪三千余人进入杜八联,遭到日寇"三光"政策的残酷摧残。1944年8月,他们配合太岳四分区18团,一举全歼驻守当地日军,解放了"杜八联"全境。1944年9月21日,杜八联100名基层民兵和180名船工水手,用四艘大船,一夜之间、将皮定钧、徐子荣率领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安全渡过黄河。他们利用手中的大刀、长矛、土枪、土炮、石雷等武器,配合我军主力部队先后对敌作战一百五十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一百多人,接送中共干部200余人次渡过黄河,先后两批派出自卫队员300多人(枪)参加八路军,还护送我华北灾民约五万余人渡河逃荒。

  解放战争时期,"杜八联"重新组建了民兵自卫队。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大摆"地雷阵"、"圪针墙",同进犯"杜八联"的国民党军作战上百次,使其始终未能占领"杜八联"一寸土地。同时,他们还单独或配合部队,攻打坡头寨,炸毁敌飞机,平息"红会"暴乱,为陈赓兵团强渡黄河天险开路、护航,特别是杜八联葫芦队赫赫有名。1947年7月,太岳武委总会公布上半年杀敌竞赛英雄榜,授予"杜八联"民兵自卫队"杀敌模范单位"称号,奖锦旗1面:授予薛平华、李传玉、张作玉、张保善等"战斗英雄"称号,各奖奖章1枚。同年8月,太岳武委总会又授予"杜八联"锦旗1面,上书"河防堡垒,翻身英雄,保家保田,百战百胜。"1949年10月1日,薛平华作为"杜八联"人民代表,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见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杜八联"的革命斗争事迹,建国以来一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2000年在泰山庙建成杜八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改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济源 济源市 济源历史

上一篇: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的济源军人:长江支队济源干部南下行动
下一篇:济源市留庄英雄民兵营:河南省军区党委深以为然的地方武装部队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微信搜索“济源京城会”关注公众号

商机不等人,火速扫码关注!
尽享领先商讯,获取优势京城资源!